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普通理财和保险理财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普通理财和保险理财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保障类的保险和理财类的保险有什么区别?
一、产品类别不同
保障类的保险产品说简单些,就是保障人身的人身保险产品,比如说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还有防癌医疗险或防癌险等;
理财类的保险是兼具保险和投资理财双重功能的险种。理财型保险分为四类: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其中,年金险、分红险和万能险属于理财类产品,而投连险则是属于投资类产品。
理财类的保险具有安全性、长期性、确定性、强制性、融资性等特点。
二、作用不同
保障类的肯定侧重的是保障,更能体现保险姓“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万一发生风险(身故、大病、意外),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保障,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报销或者给付保险金)得到相应的赔偿金。
理财类的保险注重的是收益,是钱生钱的保险,也可以比喻是“鸡生蛋”。
三、适宜人群不同
保障类的保险适合所有人购买,因为保障类的保险是商业保险中最基础的保障,是最先要买的保险。
普通家庭也是需要先买保障类的保险,全家配置好后,还有预算可以再考虑理财类的保险。
理财型保险,应更多的将其视为理财产品而非保险,如果需要的是风险保障,那么还是购买传统保障型产品更合适。
对于投资经验丰富的消费者,可选择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连险产品,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购买时机、额度和缴费方法。如股票处于低位,将有较大概率拉升,可择时购入股票型产品。
对于投资能力有限,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对保本有刚需又有强烈愿望将较大储蓄资金用于投资的消费者,可选择购买年金保险和分红型保险。
而更注重保障功能的投保人可选择分红型或杠杆更高更直接的消费型传统保险。
以上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如有其他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保险这种金融产品整体上来讲比较贵重,选购原则是不需要的尽量不买,如果买的话就尽量使保额贴近自身实际需要,以免支付不必要的保费,加重个人财务负担。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投资,获取更高的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如果单纯出自风险防范的目的,考虑购买保障型保险就足够了,毕竟保险的作用在于风险转移,对投保人在遭遇疾病或意外的时期提供财务补充。保障型保险中主要提供四大类险种,包括:身故险、重疾险、伤残险、收入保障险,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提供财务保障。
相较之下,理财型保险显得比较鸡肋,其保障功能不及单纯的保障型保险,而其提供的收益又无法与单纯的理财产品媲美,且保费较贵,所以与其购买理财型保险,不如分别购买保障型保险和理财产品。
如果非要找出理财型保险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个人感觉对于少部分高净值客户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保险具有避税的功能,结合家庭信托使用会有较好的效果。
两种保险最明显的就是目的不同。顾名思义,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后者的目的是主要为了理财。
其实,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保障类的保险就像重疾险、意外事故险等险种,而理财类的保险就像养老保险一样,现在存进去,60岁以后慢慢取出。
说到底还是看你担心什么,需要什么。
1、保险的最大功能是保障。保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规避和转嫁,它对人的疾病、意外、死亡等方面的保障,是任何理财产品中没有的功能。而理财最关心的收益率如何,一般保险产品是采用复利计算,理财产品则是采用单利进行计算的。
2、保险还具有养老功能。在无形中让投保人储蓄了大量的养老基金,等到保单约定的时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为今后的老年生活更加舒适。而理财产品通常偏向于中短期,保险产品一般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资期限。
3、保险除了保障和养老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了责任的表达和爱的传承。一份保单不仅仅一个人受益,有可能是让整个家人受益,甚至几代人受益。保险的投资门槛会比较低,只需几千元就可以购买。但理财产品的最低投资门槛要比较高,最低为5万元。
4、除了上述功能之外,保险还兼具了投资理财功能。并且有些人购买保险产品时,需要签上投保人姓名和被保险人姓名,而理财产品则只需要签上投资者姓名即可。
5、购买理财产品会有产品说明书,一般只会有产品托管人,并且只能是本银行。而购买保险产品不但包含了产品托管人,还需要产品管理人。一般情况下,这个管理人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保险公司了。
假如有100万的闲钱,存银行、买理财和买保险哪个更好?为什么?
100万闲钱,首先否决理财型保险,因为周期过长,实际收益太低,流动性太差,中途用钱损失太多本金。
如果对保险情有独钟,可以适当考虑消费型保险,尤其是互联网保险,一年三五百元的那种,也就可以了。
至于理财产品,P2P理财肯定是不能乱投了,不说10%以上年收益动不动会损失全部本金了,如今年化收益率6%的理财产品也不好说哇。
随着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一直在努力降低自身风险,相应的投资者的理财风险不断加大。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步退出,则普通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也会越来越小,普通人应慎选。
所以综合来说,有100万元,存银行是相对稳妥的选择,但是方式上要有所选择,并且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30万元可以存大额存单,找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就行,三年期年利率4.2%左右。如果对这种方式更加认可,可以考虑选择两家银行存两份。
还可以选择结构性存款,这是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产品,但是一定要问清楚,别弄成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定要保本的才行。
互联网银行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网商银行的定活宝,3.85%的年利率,首先这是定期存款,但是有与活期存款相差无几的便利性,同样受存款保险制度50万元额度的保护。
如果近期没有资金需求,还可以考虑微众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年利率4.85%,接近理财产品收益,但是流动性差。
宝宝类货币基金虽然收益一路降低,但是依然较之普通银行存款有诸多优势,可以存入10万元作为零花钱。
这样一来,一年4万元左右收益,虽然不算高,但是安全稳妥。
如果敢于抗风险能力高,换句话说就是不怕亏本,那么可以考虑在股市低点时选择三五只优秀股票低点入场,持有三五年,高点抛出,也许能跑赢通胀。但是无论如何,有风险的投资一定不要超过全部现金的30%。
买私募基金相对比较好,本身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代销信托,公募,和私募的,收益不同,风险同等,当然针对收益最大化去选择,也要看基金的类型而下定义,保守,激进型,浮动的,个人建议在此经济不景气周期,选择保守相对适合
从个人理财的教科书解释来看这三个都要做,一般按照3:6:1的比例来放。6里面还分稳健和高风险。目前现实中很多人已经没有几个还买银行定存了,所以存款分配就要挑战基本上就可以改为7:3:1也就是70万做银行固定收益的产品年化基本在4%左右,30万做点基金或股票投资。这样基本赚不了多少大钱,但相比较而言比较合理。至于保险是肯定要买的。一般保险购买比例是年收入的10%左右。如果感觉想多点保障也可以从理财产品和基金股票里再抽一部分出来购买保险。希望以上回答能有帮助
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蓝子里,这是投资理财的原则,
二 存银行利息低,风险也低,但流通性好,可随用随取,买理财收益高,有保值增值的功效,但风险相对也较高,具有损失本金的可能,且流通性较差,保险只是一种保障,或许并算不上真正的投资吧
三,具体要怎么做,应该根据个体的需求去决定,首先应有一部分钱放到银行,以保障你日常的生活开支,其次可拿出一大部分钱买一部分理财产品,以得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三保险只是用来做保障的,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如大病保险,医疗保险,分红保险等,可以适当参与,但其只是一种保障,不会有太大收益的.
四,怎么去投资,依个体需求而定,建议按2:7:1去做,即二份存银行,七份买理财产品,一分适当的投保险,
我认为银行存款、理财产品、保险之间并非单纯的哪款更好的关系,而是各具特色。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期望获取更高收益应以理财产品为主
相对于银行存款与保险来说,市场上理财产品品种丰富且能够获取较高的收益。
以大众化理财产品余额宝为例,将20万元资金存入余额宝中,2年时间获取收益约1.32万元,而同期银行存款可获得8400元利息,两者之间有较大差距。
而余额宝的收益率在市场上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并不出众,更遑论有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基金、定期理财、证券型基金、股票、期货、外汇等理财工具。因此期望获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应以理财产品为主要投资对象。
追求资金安全以银行存款为主
银行存款虽然存在着利率较低的缺点,但在保证资金安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说其在安全性方面其它理财产品还无法与其比拟。因此,较为适合以追求资金安全为考量的投资者进行投资。
以家庭需求为基础配置保险
而保险配置则应该以家庭为单位,结合整体需求进行配置。例如在家有老人与孩子的情况下,可适当的配置些医疗、健康及教育方面的保险,可以起到以小博大,增强家庭整体抗衡风险的能力。
上述为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及保险三者所具备的特点,以及适应的投资场景。
那么通常的做法为,将资金分散进行投资,争取做到“雨露均沾”。
1.将50万存入银行大额存单,可获取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当然最主要的为保障本金安全。
2.将40万元按照比例分别选择市场上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其中80%的资金投向保本理财、银行结构性存款、定期理财、货币基金等低风险理财产品获取稳健收益,其余20%可以选择股票、证券型基金定投等方式博取高收益。
3.剩余的10万元购买保险。给老人与孩子配置些养老、医疗、健康方面的保险及教育基金。当然亦可选择保险理财,但要记住选择正规的保险理财产品购买,以保障为主,理财收益倒为其次。
邮储银行里面的保险业务与存款业务有什么区别?
保险(这里仅指理财险)和存款是两项完全不同的产品,不光是邮储银行,在任何银行都有很大的差别。
在这里不去抄一些深奥的概念和定义,我就朋友们关心的一些区别来做通俗地说明。
首先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而保费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收入。很显然,“负债”的含义就是说要这笔钱“还”的,而“收入”则是不需要还的。换句话说,就是存款是随时可以提取的,而保费的提取则不一定,通常是要等到保险到期或者出保险事故的时候——也就是说不能随时提取。
其次存款的话,客户取得的是利息收入,利率记载在存单上,利息收入多少是明确的。而理财型保险的话,客户取得的是理财收入,利率是不固定的,只能以“预期收益”来表示。这个“预期收益”是不保证的,或许会高,也可能会低,这要看保险公司的运作情况。
再次,存款对于客户是没有保障功能的,而理财型保险则会给予客户最低程度的保障。虽然有些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的时候,主推其预期收益率,但实际上其保险功能才是核心。
最后,银行渠道销售的大多都是保险公司特别设计的银保产品,银行要从中收取高额的销售费用。因此就性价比而言,从银行渠道买,还不如直接从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手上买(可以要求销售人员退还佣金)。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保险理财是确定保本吗?
保险理财不一定是保本的,理财还是选择银行存款或者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好。
保险存在的意义是增加更多保障,但是保险公司为了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大力推广理财型保险,结果保障不足,收益率又低,流动性又差,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属鸡肋。
之所以说理财型保险不一定保本,有如下原因:
1、一般理财型保险有按年缴费要求,缴费年限少则几年,多则十几二十年,中间任意时段没有续缴,就会视为退保,而退保一定会损失不菲的本金。
2、理财型保险如果着急用钱时想提前取出来,同样会视为退保,一定会损失大量本金。
3、部分奇葩的理财型保险拿回本金的年限长达数十年,最高甚至超过100年,不要说孙子那一代才能拿回本金和利息了,到时候保险公司让本人到场才能领取怎么办?是不是骨灰盒得保管好了,方便到时候抱着过去领钱……
4、通货膨胀是非常惊人的,存款一直在贬值,理财型保险更是。今天的一万元能买到很多东西,三十年后购买力可能连今天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了。拿着今天值钱的钱,去购买未来一定大幅贬值的保险收益,实际是非常亏本的生意。
宣传再好,还要看疗效,鼓吹的收益率再高,还得看最终能拿到多少。一些保险公司宣传的预期收益超过4%,甚至能超过5%,结果呢,事实上3%几乎是绝大多数理财型保险的极限了,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理财型保险部分会赠送一点微不足道的保障,这种保险如果单纯买的话一年不过一两百元,保额低,保障极其有限。如果为了这点保障购买理财型保险,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存款保险条例》是在2015年实施的,只保障银行存款,而不保障保险,即便是银行柜台购买的理财型保险也不受保护。
今天一斤鸡蛋4元钱,1万元可以买2500斤。理财型保险存30年,哪怕能拿到2万元,但是到时候鸡蛋已经10元一斤了,2万元也只能买到2000斤了,何况还拿不到2万元,能拿到1.5万元就不错了,购买力直接减半。
理财型保险,夜长梦多。今天缴费很从容,如果中途资金紧张怎么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再结合实际很低的收益率,超级差的流动性,不买就是赚钱。如果想有更好的收益,哪怕存民营银行五年期存款也比购买理财型保险靠谱。
保险理财产品可以分两类:一、纯投资类产品是不保本的一般分为优选平衡账户,内需账户,稳健增长账户等5个账户。
二、有一种是有保底分红收益的产品,大概保证2%左右额外不确定的投资回报2%左右,整体回报不会超过5%而且银保监会有规定投资类保险产品不可以超过6%不然约公司老板去“喝茶”问问你到底是什么产品回报这么高!所以保险公司的分红也是有保证的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通理财和保险理财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普通理财和保险理财的区别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