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贷款没成功合同有效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贷款没成功合同有效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没有委托书签的购房合同有效吗?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代理人未出示委托书签订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否则无权代理签订的合同。房主在一个月内不进行追认,买卖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银行贷款合同都签了还没放款我不想要了可以吗?
贷款时还没有放款下来,可以取消贷款。贷款签合同了,但是又不贷了,视为提前还款,按合同约定缴纳违约金。
①该次违约记录入个人征信记录;
②贷款初期产生费用不退不补;
③需告知银行方面,不要该笔贷款的理由;
④同银行签订提前还款合同;
⑤缴纳一定的违约金;
⑥对以后贷款申请有一定影响。贷款批下来了,不想用这笔钱了,还没签合同能取消,视为自动放弃贷款。①不需承担违约金;②前期办理手续费用不退不补;③影响以后再次申请该行贷款;④建议提前告知银行,说明不需使用贷款的原因。
贷款人在贷款中提供虚假合同,银行审查不严,到期无法还贷,贷款人和银行各承担什么责任?
这是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常见的问题。
企业提供虚假合同用于贷款,银行疏于审查,贷款如果出现不良,很多居心不良的企业这时会反咬一口,提出银行应当承担审查不严的责任,以此减轻自己的责任。
首先,银行有责任么?有,但只是违反了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并不涉及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银行对贷款合同审查不严应当付法律责任。——如果真是这样,不知道多少银行员工会因此吃官司。银行是受害者,没有从此事件中获得利益,违法的主观动机不存在。我们要把“违法放贷罪”与银行被骗区别开来,违法放贷是明知故犯,而被骗则是非主管故意。
企业有责任么?有,但未必是法律责任。如果企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贷款资料,构成骗贷罪。但是多数情况下,企业贷款都用于企业周转和运营,其目的不是为了非法占有,因此也不一定构成骗贷罪。
这种案例现实中非常多,老实说没有一个信贷客户经理敢保证自己拿到的企业销售合同都是真的。你比如说,我的流动资金贷款用途本来就是用于发放工资,银行一定要提供购销合同才能放,那怎么办呢?如果要追究,只能说我们有些规定太不符合实际。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还是要听专业律师的。
关于申请贷款的人
行为人在贷款中提供虚假合同,到期后无法还贷。
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可能。
但不一定是贷款诈骗罪。
因为贷款诈骗罪需要具备一个主观条件,即非法占有目的。
若行为人虽然提供了虚假合同,但将获取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则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单纯因为未归还贷款,而客观归罪。
但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并不一定不构成犯罪。
因为相对于贷款诈骗罪,行为人在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况下,可能会构成骗取贷款罪。
关于骗取贷款罪,需要行为人以欺骗手段,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陷入错误认识,发放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因此,行为人虽然使用欺骗手段,但并未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则依然不构称骗取贷款罪。这里的行为可以表现为,虽然使用了虚假合同,但是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担保等情况。
关于银行工作人员。
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是说一定不会构成犯罪。
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的共犯或违法发放贷款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贷款没成功合同有效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贷款没成功合同有效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